返回

你以为?祖师遍布三界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8章 道教弟子爱造反,因此隐居在深山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的信徒,接受并履行的,也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东西。

    对于他们来说,皇权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。

    唯独对于读书人来说,这件事大有商榷的余地。

    真正会读书的人,不止读儒家显学,也会去读孟子的微言大义,更会去读公羊派睚眦必报的书籍,还会去读杨朱、庄子的著作,读书读的有滋有味的读书人,往往就会产生各种疑问。

    其中,最牛逼的一个疑问就是质疑皇权的独特性,以及唯一性。

    这种读书人一般是做不了官的,就算是当官了,也迟早要被砍头。

    所以,一般情况下,此类人皆会隐匿起来,悄悄地读书,读尽所有应读与不应读的书,于不知不觉间,将自身塑造成一个满腹经纶的异类。

    最后,只能去深山密林当隐士高人。

    这种人一旦扎堆,冒出几个点子王就再平常不过了。

    于是出现了张道陵,还出现了张角,前者还尚能克制,后者却极其疯狂,他想要一展自身抱负!

    然后……颠覆了大汉四百年江山。

    张角的师父,是南华老仙,这位老仙是谁呢?庄子!

    春秋时期,道家出了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,一个是老子,另一个就是庄子!

    前者传授“盟威箓”给张道陵,由此开创了天师府一脉,如今被尊为三清之一,地位高绝。

    而后者,却名声不显,仿佛边缘人物,原因很简单,他传给张角的太平道,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思想。

    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,认为“道通为一”,道在万物,万物平等。

    主张齐物我、齐是非、齐生死、齐贵贱。

    说明白点,就是人人平等,共同富裕。

    纵观历史,不难发现,在浩荡的时间长河中,总有一股难以熄灭的道教势力,时不时发动叛乱和暴动,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相当高。

    因此,就被统治阶级狠狠地压制了,如今的道教自然也不敢太过提倡庄子的学说。

    此外,庄子提出的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”、“杀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”等观点,都对皇权极度不利。

    他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,即阴阳相生,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屠龙者终成恶龙。

    而且,儒家墨家推崇圣人,是英雄史观;而庄子则反对推崇圣贤,思想很接近群众史观。

    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时代,没人能懂庄子,这才导致庄子行为浪荡,遂以游戏人间的心态游离于俗世的边缘,成为了别人眼中,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疯子。

    试问这样思想贯穿两千年,依旧灿烂耀目的智者,怎么可能不知道世人痛苦的源头是什么呢?

    想通之后,钟明莫名振奋起来。


第48章 道教弟子爱造反,因此隐居在深山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